SERVICE PHONE
13988889999发布时间:2025-11-25 04:40:38 点击量:
赣超联赛,江西城市足球,赣超赛程,赣超比分,赣超球队,赣超直播把时钟拨回十五年前,那时的定南人日子过得很安逸。作为江西省东南方向的大门,这里虽然地处山区,与粤东的河源毗邻,但因拥有着国家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稀土,成为众人羡慕的“稀土王国”。用“一矿独大”来形容当时定南的稀土产业绝不为过:定南是首批11个国家稀土规划矿区之一,全县矿区保有稀土资源储量高达6.75万吨,且属中钇富铕型稀土,分布广、储量大、品种全、品位高,在国内稀土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彼时,国家尚未对稀土资源进行严格管控,县委、县政府和普通民众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稀土资源。有记录显示,曾有村民在四个月内就开采稀土矿石6408吨,足见定南稀土资源之丰富。稀土产业不仅给定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更成为县域经济的绝对支柱。最高峰时,定南稀土产业产值和纳税占比均超过全县总额的60%。县里的支柱型企业,几乎都集中在稀土开采和提炼领域,其余的则和全国大部分县市一样,依赖房地产行业,形成了“稀土+土地财政”的单一经济结构。
然而,开矿必然伴随着生态被破坏,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深入,国家为了加强生态保护,从2010开始,逐步严格控制稀土资源的开发,加上国际形势的变化,定南于2016年起全面停止开采稀土矿。支柱型行业全面叫停,让定南县委、县政府顿时感受到巨大的危机。昔日机器轰鸣的矿场归于沉寂,依赖矿业谋生的家庭生计陷入困顿,县财政更是遭遇刺骨的压力。“绿水青山” 保住了,但 “金山银山” 的替代之路在哪里?单一经济结构的脆弱性,在这一刻暴露无遗。 为了摆脱困境,定南县委、县政府不得不重新考虑选择新的产业替代,或者寻找新的产业出路。
当时,定南面临的现实十分棘手:全县人口只有22万,消费能力不强。而长期较为单一的产业结构也导致定南工业基础薄弱,且大部分工业均与稀土产业相关。为了寻找新的产业出路,定南县委、县政府的会议开了许多次,政策和文件讨论了很多遍,也做了不少尝试。定南的想法是,新选定的产业,必须能够给县里引入大量人流,带动整体经济发展。
体育产业中,定南最初考虑过乒乓球,但同属赣州辖下的南康县(现南康区)在“一县一品”战略中选择了乒乓球项目,并收获了不俗的成绩。对于定南来说,重复选择等于失去了先机,不仅在资源上无法得到倾斜,还会陷入激烈的同质化竞争,因此乒乓球很快被排除。
气排球也曾经是选项。气排球在定南的群众基础非常扎实,各个学校和单位只要有场地条件就有气排球场,被评为“江西省气排球之乡”。然而,从发展体育产业的角度考虑,气排球受众面过于狭窄,以定南有限的人口和消费能力,不足以支撑气排球的产业发展,更无法实现大人流量的引入,所以气排球也被否决。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2015年3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进入了定南领导班子的视线。
围绕是否选择足球作为全新产业,县里展开了激烈讨论。支持者认为,足球是世界第一大运动,影响力巨大。根据定南当时掌握的数据,在世界范围内,足球产业占全部体育产业的比重超过42%,其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体育产业都无法比拟的。而反对者的担忧也并非杞人忧天:足球是经济发达地区的项目,尤其在当时职业联赛球队普遍提高投入,金元足球愈演愈烈,定南根本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发展足球,更别提发展足球产业。
除此之外,当时定南的足球基础并不扎实,居民接触的足球内容主要是在广州和深圳进行的中超比赛,足球受众人群也大多局限于县级单位职工,基层基础较为薄弱。基层基础薄弱又引发了新的问题:一方面,发展足球对地方而言是一个全新的行政程序,另一方面对家长而言,则是担忧和焦虑,怕孩子成绩受影响,不敢送孩子去踢球。
事实上,在2016年左右,定南青少年身体素质已有下滑的趋势。县内青少年患有脊柱侧弯的比例呈上升态势,“坐如钟,站如松”在县内青少年中并不多见。而且,全国范围内青少年心理问题引发的安全问题也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调研后认为,体育运动尤其是足球这种抗压性较高的集体运动,对孩子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最终,县委、县政府按照国家部委的方针政策,将足球作为体教融合、以体育人的突破口。
尽管在决策阶段有过不同的声音,但是当发展足球成为最终的决策时,定南县委、县政府迅速达成共识:必须抓住机遇,抢先一步,否则错过窗口期,定南在足球发展道路上就会陷入被动。正是由于定南发展足球的重要原因来自改善青少年身体素质,加上2015年《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发布,定南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迅速开始改造城区中小学校的足球场,并且安排专业教练下沉到学校,通过观察跑跳投等基本动作,遴选出第一批梯队的孩子,在学校各个场地更有针对性、更专业化地培养这些孩子。同时,定南还及时向省市体育局、国家相关总局、部委的相关部门汇报校园足球工作开展情况,积极争取支持。
定南在发展足球上的决心,很快得到了回报。当时全国校园足球尚处于起步阶段,定南的积极探索引起了江西省相关部门的重视,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和群体司也专门派员到定南调研青少年足球发展情况。江西省体育局不仅给出了全方位的发展建议,还赋予了定南先行先试的政策支持,批准定南建设江西省足球后备人才基地。
政策有了,条件也具备,定南县委、县政府立即着手选址建设基地。定南多山,森林覆盖率达到83.07%,兴建大面积基地并不容易。最终县委、县政府瞄准了位于城北新区一块380亩原本用于房地产开发的土地。当时这块地进行了部分拆迁,但由于情况较为复杂,一直没有征集山地和林地。县委、县政府为了抓住机遇,快速建设训练基地,在征地现场设立征地拆迁指挥部,主要领导挨家挨户给村民做大量的思想工作。那时候,指挥部晚上的灯几乎不灭,24小时不停连轴转是常态。
就这样,定南成功在一个多月内完成了300多亩地的征集,并通过向上申请专项资金、向下设立地方专项债等方式融资1.85亿元人民币,于2018年5月以EPC模式(工程、采购和施工一体化模式)的方式动工建设训练基地。到2019年上半年,已经建成主场馆和9块场地,以及部分配套设施,并开始将部分梯队训练转移到基地进行。
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到训练基地的落成投用,定南每年都在收获足球的成果。在省级足球后备人才训练基地的基础上,国家部委、国家体育总局对定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期望,希望定南进一步完善设备设施,将训练中心升级为国家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以承载更多全国性的青少年足球冬训、集训和转训任务,并承办国家层面的赛事。
更高的要求是机遇,也是挑战。训练中心建成时,疫情突如其来。那几年,训练中心一直以办赛为主,在防疫资金的需求下,县政府已经无力支撑训练中心扩大规模的花费。在这种情况下,定南县委、县政府通过多方接触了解,与广东华京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了深入合作的探讨,后者是梅州五华小镇的运营方。
经过实地考察,双方一拍即合,定南与华京体育达成协议,后者投资4.5亿元建设二期工程,建成后获得一期和二期的租赁运营权,租期二十年。这次合作,开创了“政府建基础,专业团队运营”的县域足球产业发展新模式。华京体育带来的不仅是资金,还有成熟的运营管理经验、丰富的赛事资源和广阔的市场渠道,让定南迅速融入华南足球生态圈。2024年,拥有12块十一人制球场,4块七人制球场,并拥有包括能够接待1500人的公寓、食堂等完善配套设施的江西定南(国家)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
2022年,定南恢复稀土开采,并向永磁技术等高新科技领域转型。如今的定南,仍旧是“稀土王国”,但更多了一个闪亮的新身份——“足球新城 赛事胜地”。
一个人口仅有22万的山区小县,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硬生生蹚过了经济转型的 “深水区”。从 “稀土依赖” 到 “足球赋能”,定南用实践证明:找准方向、坚持深耕,就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足球,不仅改变了这座城的产业结构,更重塑了这座城的精神风貌,成为定南最鲜明的城市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