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VICE PHONE
13988889999发布时间:2025-11-25 17:02:10 点击量:
赣超联赛,江西城市足球,赣超赛程,赣超比分,赣超球队,赣超直播一条S223省道如动脉贯穿全境,日夜不息地为发展输送养分;梅江河与石窟河在此似玉带交汇,奔流激荡出蓬勃的发展脉搏;数座发电机组如坚实的能量基石,持续为这片土地注入不竭动力……俯瞰梅县区丙村镇,一边是产业正兴,一边是镇村同美,活力与诗意在此交织,奏响了城乡融合发展的生动协奏曲。
近年来,丙村镇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总抓手,紧扣“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的目标任务,树立城乡一盘棋思维,紧扣阶段性目标,布好实体经济、乡村振兴、民生事业等重点棋子,努力打造典型镇村示范样板。
远眺丙村镇,绘有青山绿水图案的冷凝塔与烟囱静静矗立,水蒸气袅袅升起,映衬出荷树园电厂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
作为本地骨干发电企业,荷树园电厂现有6台资源综合利用循环流化床机组,总装机规模达147万千瓦。今年10月,上网电量突破80亿度,年度发电量创历史新高。
在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同时,电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仅稳定保障700名员工就业,更辐射带动超千人产业链就业,2024年纳税约4亿元,有力支撑了地方发展。
“丙村镇政府以全周期的服务理念,为企业提供了精准的政策支持和高效的政务服务,让我们扎根当地、长远发展的信心更强。”荷树园电厂综合部部长张仁波表示。
同样感受到营商环境温度的,还有梅州市客迁食品有限公司。“在政府部门的关心下,我们得以安心谋发展、拓市场。”加工厂厂长叶东升介绍,目前该企业已研发40种产品,除本地及湖南、江西市场外,今年还在广州地铁开设30家门店。
从手工作坊成长为年产值超5000万元的现代化工厂,客迁公司扎根丙村镇,不仅将梅州盐焗食品做大做强,还带动了100多名本地人就业。“我2016年从外地回乡后就一直在这里上班,既可以赚钱,又可以照顾家庭。”员工熊美珍说。
企业茁壮成长的背后,是丙村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聚力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不懈努力。近年来,该镇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巩固荷树园电厂龙头带动作用,实施“一企一策”培育“四上”企业,2024年净增3家、超额完成目标。同时,狠抓招商引资,2025年已与多家企业签订6个招商引资项目合计3.8亿元,已完成项目入库4个、动工建设4个。
不止于工业,丙村镇还以专业化、规模化思路发展现代农业,选聘5名“产业村长”激活内生动力。依托金柚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镇金柚年产值近2亿元;集约近1000亩土地建设丝苗米示范基地和无土栽培产业基地,带动200多名群众就近就业。
此外,该镇高标准推进丙雁松片区农文旅融合,布局乡村酒店、高端民宿等业态,举办兴乡集市、锦江跨年夜等活动,带旺夜经济,推动“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2024年,全镇接待游客117.8万人次,旅游收入超3800万元。
系列组合拳下,丙村镇三产协同发展态势良好,经济数据亮眼:2025年1—9月,规上工业总产值53.52亿元,同比增长18.4%;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4亿元,同比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4945万元,同比增长51.9%;限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5974万元,同比增长18.4%,税收2.91亿元。
驱车沿S223省道驶向丙村镇,梅江岸边一座造型独特的建筑格外醒目——巨大的“M”形屋顶下,正是近来火爆网络的“百千万工程”乡村大讲堂。这里原是一处闲置场地,经活化改造后,不仅成为梅州市首个“百千万工程”乡村大讲堂,更迅速走红为研学团建、休闲打卡的热门目的地。
步入讲堂,内部展板详实呈现丙村镇镇情镇史。讲堂旁,一座生态公园依江而建,彩色气球、艺术装置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落日星空也要自由”等宣传语点缀其间,营造出轻松浪漫的氛围。
2024年,丙村镇抢抓央企中铁广投助力“百千万工程”机遇,投入280万元新建休闲步道、远眺平台及特色舞台等,将这里打造成了可供游客参观打卡、露营派对、休闲度假、婚礼庆典等的网红公园。
“看到社交平台上的推荐特地过来,坐在这儿看风景喝茶,非常惬意。”游客杨女士说。每逢周末,大讲堂人气更旺。“很多人会来这里培训、露营、野餐。我们也通过引进第三方公司,将人流转化为培训经济、文旅经济和电商经济,助力乡村发展。”溪联村党支部书记张衡介绍。
通过做优人居环境、做强乡村产业,溪联村实现了从“脏乱差”到“生态美、产业兴”的跨越。这一成功实践,正是丙村镇以点带面、连片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的真实写照。
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丙村镇扎实推进旋风村“小白沙”、群丰村乡村风貌提升、耀祖阁“醉美乡村”等项目建设,重点打造以红光村为代表的文旅融合特色村、以芦陵村为代表的乡村治理示范村,绘就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乡村新卷。而圩镇,也正迎来一场深刻蝶变。
行走于丙村圩镇,可见房屋外立面焕然一新,人行道、排水设施重新铺设,停车位规划整齐,街道整洁有序。近年来,丙村镇重点提升示范主街风貌品质,通过一栋一设计、建筑微改造、“六乱”整治、灯光亮化,融入丙村特色文化元素,着力塑造全新圩镇面貌。
“丙村镇商贸氛围浓厚。在外立面改造上,我们没有选择白墙灰瓦的设计方案,而是根据丙村镇人文历史选择黄橙色,将圩镇风貌打造成展现镇域活力的一个窗口。”丙村镇副镇长李德林介绍。
随着整体环境提升,华莱士、古茗、蜜雪冰城等连锁品牌纷纷入驻,进一步激活该镇商业活力与消费潜力。目前,丙村镇已完成沿街建筑立面改造1.66万平方米、提升店铺114家、住宅212户,道路与绿化亮化工程1400米,圩镇新貌正逐步呈现。
“虽然住在农村,但现在的居住环境一点也不比城里差。”村民陈惜贞满意地说,自小公园建成后,她每天都带孩子来此玩耍。
陈惜贞所说的小公园位于丙村镇红光村。走进公园,可见村民们或锻炼身体,或坐在树下闲话家常,孩子们追逐嬉戏,欢声笑语不断,勾勒出一幅和美乡村的幸福图景。
“这里原本是荒废池塘,环境脏乱。后来村民自发参与,对村道、绿化和设施进行整体提升,现在成了大家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红光村村委会副主任廖国平介绍,该村已建成5个口袋公园,下一步计划拆除原有猪圈鸡棚,新建一个占地约500平方米的生态公园,进一步优化村民生活环境。
生态公园的打造是红光村做实民生“里子”的生动缩影。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红光村全面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按照“统一规划、统一风格、统一管控”原则,规范建设坝尾安置区105栋客家风格房屋,完成民房微改造240多处,提升锦江桥头示范主街风貌1.7万平方米,实现村庄整体焕新。
与此同时,该村聚焦民生实事,完善罗井乡道、坝尾安置区排水设施,提升荷树园安置区主干道及井塘寨公园道路通行品质。构建“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开展“暖阳助老”行动惠及126人次,发放奖教助学金2.9万元,让“百千万工程”成果真正惠及于民。
无论是圩镇外立面改造,还是红光村口袋公园的打造,丙村镇在实施“百千万工程”过程中,“实”字始终贯穿其中。
丙村镇足球氛围浓厚,但足球场地不足、设施老旧,该镇积极争取企业支持,建成两个五人制足球场,满足群众健身需求。如今,每到傍晚,球场上人头攒动,活力十足。这样的变化仍在持续上演。
居民陈先生就是亲身见证者。“2022年我刚搬来的时候,跑道还是砂石路,现在已是塑胶跑道。足球公园也经过重新规划,新增儿童设施,整体环境大变样。”陈先生说。
近年来,丙村镇将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作为“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积极联动中铁广投、长隆集团、梅县一建等企业,构建政企协同、多方共建的工作格局,让发展成果惠及于民。
目前,该镇已成功争取广东省长隆慈善基金会等社会力量支持,建成梅州长隆足球公园公益项目,努力打造全民健身新空间。同时,充分发动丙村商会资源,累计筹集资金200多万元,用于升级改造丙村中心卫生院、采购医疗设备和设立奖教奖学基金,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近年来,丙村镇坚持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锚定打造三产融合绿色发展示范镇目标定位,紧扣镇域经济发展、美丽圩镇建设、和美乡村打造和民生实事等重点任务,真抓实干、奋勇争先,推动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产业动能持续增强、民生福祉稳步提升。接下来,丙村镇将立足“三年初见成效”的新起点,锚定“五年显著变化”目标任务,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是强化产业支撑,推动镇域经济蓄能起势。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推动电力能源、电子制造等主导产业集聚发展、积厚成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以商招商、链式招商,落实“一企一策”精准培育机制,持续发力培育“四上”企业。充分发挥“产业村长”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壮大优势农业,推动丝苗米、大棚番茄、沃柑等特色优势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持续推动一产提质、二产升级、三产优化。
二是深化环境提升,塑造美丽圩镇全新面貌。持续巩固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成效,统筹用好地方专项债和典型镇培育资金,持续按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美丽圩镇,常态化开展圩镇“六乱”整治,加力推进“三线”治理,加快推进仲元街、锦江南路、锦江北路等风貌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圩镇排水系统改造、道路提升亮化等项目,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打造完善的服务圈、兴旺的产业圈和便捷的生活圈。
三是聚焦典型引领,促进乡村建设提质扩面。坚持建管并重,用好典型村培育资金,稳步推进红光村、芦陵村等第二批、第三批典型村项目建设。积极申报以工代赈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推动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大力推行村规民约“积分制”+红黑榜等模式,积极创建更多“无信访村”和乡村治理示范村,持续提升基层治理质效。扎实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加快推进建设用地整理和耕地规模化集约流转经营,持续落实避险搬迁工作,着力构建“良田连片、村庄集中、产业集聚、生态优美”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